查看原文
其他

是什么在揪人心扉——与刘胡兰妹妹刘爱兰的心灵对话

2017-01-11 康小明 太原道

2016年年末,收到了刘胡兰妹妹刘爱兰女儿司承志送来的书《我的胞姐刘胡兰》,这本书是为纪念2017112日刘胡兰牺牲七十周年出版的。端详着印有一团火的封面的书,我仿佛触摸到一颗火热的心;捧读着那表面朴实无华的文字,内含的一股股炽热的浪潮扑面而来。我以为,我读懂了这本书,读懂了刘爱兰。



█ 《我的胞姐刘爱兰》封面,刘爱兰口述,司承志执笔,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


总有一些时刻,让我们深感无助,有如面临深渊般的颤栗。这样的时刻,有时是必然的,有时是极为偶然的。发现必然之外的偶然,探查偶然当中的必然,是写作者作品的应有之义。

刘爱兰的书,让我看到了一个英雄的妹妹几十年的无助和孤寂,理解了她呼之欲出却又顾忌重重的苦痛。


█ 刘胡兰的妹妹刘爱兰


一个一生以英雄的姐姐为楷模的女子,进入耄耋之年,居然能够以回忆和写作为生活的重心,不知该怎么样表达这样的庆幸。但同时,正是这样来之不易的幸运,让我不能不思考以刘胡兰为代表的先烈们在今天的命运。我不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,但历史虚无主义的阴霾确确实实遮盖了一代英烈的光辉形象。君不见,市场经济派生出的拜金主义冲淡了英雄主义,网络媒体中出现的噪音和质疑,让一些青少年失去了英雄情结,甚至一些中年以上的人也开始怀疑英雄的魅力。


█ 年青时的刘爱兰


刘胡兰是新中国英烈中年龄最小的一个,出于对英雄的崇敬,英雄的家人、家乡受到礼遇厚待,是件很正常的事情,英雄的继母胡文秀等家人确实得到了一些社会荣誉和地位,但是锁在深闺中的刘胡兰的一奶同胞的妹妹刘爱兰却是默默无闻,而且被英雄所累,这是旁人无法知晓的。从书中得知,刘爱兰因为和刘胡兰长得特别像,也是那么清秀,有一双清澈无底的大眼睛,194810月,13岁时就被部队招到战斗剧社,出演刘胡兰的角色。


█ 刘爱兰


一次次扮演刘胡兰牺牲时的情景,让刘爱兰一次次受到刺激,因为她曾亲眼目睹刘胡兰牺牲时被铡刀铡掉头颅的场面,在刘胡兰牺牲的铡刀面前,刘爱兰曾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哭泣不止,亲人们放置的食品视而不见,亲人们的劝慰充耳不闻,人们都说她的“魂”被姐姐叫走了,叫不回来了!


 2012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军美展上,成都军区李占洋的雕塑作品《刘胡兰》逼真展现了抛头颅、洒热血的场景,给予观众巨大的视觉和心理震撼。中新社发,贾国荣摄


刘爱兰和刘胡兰不仅形似,而且神似。每次演出,她都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刘胡兰,一次次的牺牲场面,对她是一次次巨大的折磨。戏终人散,但她始终未从剧情中走出来。四年的时间,她不知道扮演了多少次刘胡兰,不知道有多少解放军战士受到了她的鼓舞。新中国成立前夕,刘爱兰曾随着剧组走进北平城,为北平人民演出了十几场歌剧《刘胡兰》。周总理看完歌剧,走上台来,含着泪表扬她演得好,还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,说“我记住‘二兰子’了”。


█ 刘爱兰


渐渐地刘爱兰的精神上出现一些问题,党组织上给予她最大的关爱,迅速为她转换了人生舞台。1952年,组织上把她保送到重庆巴蜀中学刘胡兰战斗班读初中。在巴蜀中学,她是同学们非常喜爱的一个姑娘,参演了几次刘胡兰剧的片段。以后的日子里,无论是制作刘胡兰的雕像、设计印刷刘胡兰的邮票,凡是设计者见到刘爱兰,都会惊呼她有着一张明星一样的脸。


█ 树立于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的刘胡兰雕像,1957年由中央美院雕塑家王朝闻的几名学生参考王朝闻的旧作放大雕塑


█ 纪念刘胡兰的邮票




█ 因为刘胡兰雕像的石料开裂风化,1997年由文水籍美术家蔚学高参照原刘胡兰雕像,结合王朝闻原作的特点,在材料和形象上做了一定的修改完善之后,重新雕塑了刘胡兰雕像



█ 另有文章介绍,刘胡兰雕像是以晋剧演员田桂兰为模特雕塑的。上图为刘胡兰继母胡文秀(左)与扮演刘胡兰的两位演员田桂兰(右)、吴彦姝(中)在一起


1954年,组织上把刘爱兰接回山西工农速成中学读高中。在这两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里,刘爱兰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释放。毕业后,她和高中同学司晨光结了婚,又被分配到山西大学图书馆工作,1964年调到太原市农建局。那时,她幸福的像鸟儿一样,整天嘴里哼着歌曲。她的一女一儿也非常漂亮。


█ 刘爱兰


1966年文革开始,刘爱兰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袭扰:红卫兵开始揭批继母胡文秀,说她虐待刘胡兰,所以刘胡兰才参加革命,导致最终牺牲,甚至有人推断说是胡文秀出卖了刘胡兰,不断地有人找刘爱兰调查胡文秀的问题。刘爱兰不愿意落井下石,更不愿意人们歪曲刘胡兰的牺牲原因,她只好选择了沉默。这一沉默就是很多年,她经常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一言不发。英雄牺牲已经几十年了,刘爱兰永远忘不了刘胡兰临上刑场前,走过自己身边,最后看自己的一眼。那眼神中,饱含着爱恋和牵挂!谁能理解一个12岁的女孩子亲眼目睹自己的姐姐身首异处的痛苦?而这种伤疤一次次被揭开,刘爱兰不愿意让人们直视自己的痛苦,每当112日刘胡兰牺牲纪念日到来,她都会躲在一隅,插上一瓣心香,用静默来祭奠姐姐。


█ 刘爱兰一家在刘胡兰雕塑前合影,中为父亲刘景谦与继母刘文秀


2014112日,刘爱兰的丈夫司晨光先生在姐姐的祭日这天去世,刘爱兰万分悲痛的说“这也许是天意!让我在这个日子两次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!”这年,刘爱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云周西村,为姐姐扫墓。2015112日,她再次回到新周西村,还是躲在村里一个角落里默默地纪念着姐姐。2016112日,刘爱兰终于出现在刘胡兰牺牲69周年纪念大会会场,她的内心不住地提醒自己要坚强,要对得起英雄的妹妹这个称号。纪念会后,刘爱兰做出一个决定,由自己口诉,女儿司承志执笔,出版一本纪念姐姐的书,待到2017112日,刘爱兰要亲自出席纪念刘胡兰牺牲70周年纪念大会,她要把这本书将作为自己献给姐姐的最好礼物摆放在烈士墓前。


█ 2014年,刘爱兰与女儿司承志在刘胡兰雕像前留影


█ 2015年,刘爱兰与女儿司承志在刘胡兰墓前


由刘爱兰口诉、女儿司承志执笔的书中,首次公开介绍了刘胡兰和自己的生母王变卿以及她们的奶奶,对过去对刘胡兰的宣传中过分之处做了还原,还对一些错误细节提出了纠正,同时,驳斥了一些人对英雄的歪曲,如胡说什么刘胡兰不是被国民党军铡死的,而是国民党军逼迫老乡们动手铡死的。

在书中,刘爱兰第一次披露了英雄的爱情故事,那就是刘胡兰和八路军连长王本固的朦胧之爱、无果之爱。

这本书,弥补了过去对刘胡兰宣传上的不足,交代了英雄的童年背景,介绍了英雄在生活中的平凡和伟大,讲出了英雄不是凭空而来,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劳苦大众之中的道理。书中也反映出刘爱兰在处理英雄牺牲之后的各种关系上,如和继母的关系,和同父异母兄妹的关系,和组织的关系等方面,表现出的大度和宽容。其实她和刘胡兰就是不同时代的两位英雄,她和刘胡兰的故事就像书的封面的那团火一样,能够感染打动每一位读者。刘爱兰的女儿司承志是名医务工作者,能够执笔写书实属不易。除了对姨姨刘胡兰的崇敬之情和对母亲的孝顺之情之外,更多的是,她的生活环境与刘胡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刘胡兰的入党介绍人吕雪梅见到她时,就大声地告诉周围的人:“她长得太像胡兰子了”。她中学时曾被父母送回文水县刘胡兰中学读书,曾应约在许多报刊发表过纪念刘胡兰的文章,也给一些画家做过刘胡兰画像的模特。在母亲抑郁时,她总是陪伴在母亲膝头,听着母亲讲述过去的故事。用刘爱兰的话说:“她是在刘胡兰的光环下成长起来的。”能够为刘胡兰写一本书,也是刘爱兰夫君司晨光的夙愿,他去世后,女儿从他的遗物中,看到了整理的井井有条的大量的与刘胡兰有关的宣传资料。总之,这本书的出版,既是对英烈刘胡兰的一个告慰,也是对司晨光的一个告慰。这是一本当事人用亲身经历讲述的一个英雄成长的真实可信的书籍,没有渲染、拔高、粉饰,一个接地气的英雄更让人可敬、可学,精神可传承。


█ 拍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刘胡兰雕像前的留影




置身在社会的大转型期,不知道这是刘爱兰的幸还是不幸。世事在发生变化,个体生命呈现出不同的样态,有些人会永远活在自我的世界中,而不被历史的进程所裹挟。就像刘爱兰,在她坚强默然的外表背后,永远隐藏着巨大的悲伤和心碎!永远在内心深处坚守着为英雄唱赞歌!

永远不要忽视历史上的英雄,这是历史的组成部分。我们批判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,提倡群众史观,并不排斥英雄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作用。读这本书,也许会让我们这代人和下一代人,对英雄和群众的关系、和国家的关系,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。


太原道三晋文化微论坛开通,直接发帖,深度讨论,永久留存,全网互动,点击页面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进入


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,阅读推荐内容:

墓前哀思:怀念我的姐姐刘胡兰

从副总理回归农民,陈永贵失权后的落寞

山西人纪登奎,毛泽东为什么称他是老朋友?

汾阳冀氏三杰: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和他的父兄

潜伏在阎锡山身边的“红色大少”——赵宗复的传奇经历

解放和接管太原——忆太原首任警备区司令员罗贵波将军

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的长治往事

值得太原人为之立一座铜像的老市长——岳维藩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